2023年全球新型储能革命:从液流电池到氢储能,中国引领技术路线与资本竞逐
token钱包 2025年2月25日 11:34:49 token钱包安卓版下载 21
能源革命来袭
2021年,我国明确了“双碳”目标,储能技术变得极为关键。它首次被编入《“十四五”现代能源体系规划》,成为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柱。现在,从青海的盐湖提锂基地到广东的虚拟电厂,新型储能引发的能源变革正全球蔓延。这股变革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都能感受到,能源行业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。
政策推动发展
各地陆续推出措施助力储能行业的发展。在山东,独立储能电站被允许加入电力现货市场交易,2023年就有电站一天的收入超过了两百万元。河北、新疆等地规定新能源项目需储备10%到20%的能源,这一举措促进了2023年超过20吉瓦时储能项目订单的显著增加。广东省出台了我国首个针对用户端储能领域的支持政策。商业和工业储能项目可以申请最高每瓦时0.3元的资金补贴。这项政策有效推动了储能行业的发展,加快了其成长步伐。
国际形势挑战
欧洲的碳关税政策带来反效果,我国出口的储能设备必须提供其整个生产周期的碳排放信息。比如,比亚迪、阳光电源等公司正加快在欧洲设立本地制造中心。这一行动虽然给企业带来困难,但也推动国内储能领域提高技术实力,强化环保意识,旨在迎合国际市场的严格标准,并在全球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。
技术路线博弈
技术选择竞争十分激烈。钠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120Wh/kg,但暂时还无法撼动锂电池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。然而,在基站备用电源和低速电动车领域,钠电池有望率先实现突破。国家电投已经掌握了铁铬液流电池的离子膜技术,并且其原材料成本仅为全钒体系的1/3。此外,新的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涌现。江西宜春的云母提锂量已突破10万吨。另外,盐湖股份的镁锂分离技术显著降低了察尔汗盐湖的提锂成本,每吨仅需3万元。
产能现状问题
2023年,我国储能电池的规划产量超过了五百吉瓦时。然而,实际使用率却不到六成。目前,一些二线企业开始出现价格战的迹象。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,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。比亚迪公司采取了“垂直整合”的策略,自主研发了刀片电池、储能变流器以及能源管理系统。与采购外部的方案相比,本方法帮助整体成本降低了25%,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在市场竞争的挑战面前,比亚迪正努力寻找突破的方法。
下游应用裂变
下游应用广泛,发展势头强劲。在浙江的一个工业园区,一个集光、储、充于一体的项目,通过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和需求侧响应补贴,短短三年就能收回成本。在发电和电网储能方面,锂电池占据主导地位,占比达到60%;钠离子电池在用户端市场表现优异,占比25%;液流电池和氢储能技术则有效解决了长期储能难题,占比15%。企业不必重复投资储能设备。从2024年开始,储能电站的防火要求将提升,这表明专用灭火剂市场将大幅扩张,预计其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五倍。到2030年,风电和太阳能的装机量预计将超过40%,储能设备将成为电力系统的第四大支撑,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。
未来五年,能源革命的领导权将归属何方?是锂电池巨头继续领先,还是钠离子电池、液流电池等新兴力量崭露头角?您对这个问题有何见解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若您认为这篇文章有价值,不妨点赞并转发给更多人。